2017年,北京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上市新三板。
2016年,股权分置改革,更名北京首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。
2012年,优势资源重组,成立北京首量科技有限公司。
2010年,北玻院成立五十周年,坚持科技创新,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。
2009年,成立“北京市光电功能材料及器件研发基地”
2008年,完成搬迁工作,迁入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。
2001年至2006年,逐渐形成了人工晶体及器件、光学纤维及器件、特种玻璃和特种陶瓷涂层材料及制品、光学薄膜及制品、测温元器件五个优势科研方向。
2000年,北京玻璃研究院改制,由事业单位变更为企业单位。
1995年,北京玻璃研究所更名为北京玻璃研究院。
1978年至1995年,共完成科研项目200多项,获各类科技进步奖百余项,其中国家级12项,部、市级38项。
1977年,顺利完成“一号任务”中毛主席水晶棺光学镀膜、粘接工艺及棺内光学照明系统。
1966年,国内首批成功研制了光纤导光束。
1960年,以北京玻璃厂中心化验室为基础成立了北京玻璃研究所。
2016年,股权分置改革,更名北京首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。
2012年,优势资源重组,成立北京首量科技有限公司。
2010年,北玻院成立五十周年,坚持科技创新,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。
2009年,成立“北京市光电功能材料及器件研发基地”
2008年,完成搬迁工作,迁入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。
2001年至2006年,逐渐形成了人工晶体及器件、光学纤维及器件、特种玻璃和特种陶瓷涂层材料及制品、光学薄膜及制品、测温元器件五个优势科研方向。
2000年,北京玻璃研究院改制,由事业单位变更为企业单位。
1995年,北京玻璃研究所更名为北京玻璃研究院。
1978年至1995年,共完成科研项目200多项,获各类科技进步奖百余项,其中国家级12项,部、市级38项。
1977年,顺利完成“一号任务”中毛主席水晶棺光学镀膜、粘接工艺及棺内光学照明系统。
1966年,国内首批成功研制了光纤导光束。
1960年,以北京玻璃厂中心化验室为基础成立了北京玻璃研究所。